# 5.1 晚 读完《众生行记》剧情后的随感

下午四点开服到现在,读完了新剧情。
在结束的那一刻,我只是觉得很难过 —— 很难过 —— 很难过。
因为我总觉得这不应该是他的结局。可能是我乐于 he 合家欢的喜好作祟,也有可能是我喜欢安多恩这个角色喜欢了三年,吾导先路的剧情让我对他非常非常的欣赏……
可是,当我看到最后他被拉特兰流放、双目失明独自一人走在开着白花的荒野上时 ——
我明知道那其实是最适合他的结局,但是我还是感到异常的难过。
我很清楚,一般我喜欢一个角色,倒不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 “喜欢”,而是欣赏,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二游我最喜欢的角色,一是安多恩,二是艾尔海森。前者是欣赏,后者是共鸣。
吾导先路里他的那一句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得救,而是为了有资格成为自己的拯救者” 感动了我整整三年。还记得疫情被关在学校里的时候,面对着完全未知的封锁日期,我在摘抄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 我明知道那是一种无用的自我宽慰,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太清楚了,我从来都不是理想主义者,可是在未知的生命中,我仍然愿意相信有着希望的存在。
其实我在吾导先路结束后完全没想过他会实装的可能性。吾导先路本身就讲了一个足够完满的故事,在那个故事的结局,他在面对主机的真相 失望绝望过后 带领着寻路者兄弟姐妹们依然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纵使道路的尽头没有奖赏…… 我也应当向前。”
“毕竟,那是唯一有尊严的生活,不是吗。”
夕阳为他加冕。是 “寻路者”,也是 “殉道者”。
一个有些很美的意境的开放式结局。我以为这就是我们能够知晓的他的故事的终点。…… 而这也是三年来安多恩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
在那个时候,我对他基本是百分百的欣赏,纯粹的喜欢或是其他反而占的不多(他原始立绘那个脸确实有点老……)。直到后来,我经历了一些事情,我竟然也逐渐理解甚至共鸣了他的一些经历、一些想法。
…… 然后就到了今天,到了《众生行记》的剧情。在解包出来之前我唯一的愿望就只是他能换个新立绘然后后面备战上岛,我没有想到明日方舟的编剧又一次把他放在了剧情的灵魂人物这个位置上。
在这里,我就不剧透太多了。
只是…… 只是看到了一个人,希望再度被吹灭,理想再度被打碎,再度…… 从无尽的泥泞中,强迫着自己抬起头来,睁开那已经看不见的、流着血泪的眼睛。
是啊,安多恩的理想哪怕再崇高,也没有办法掩盖一个事实 ——
他是一个自负者、自私者、卑劣者、背叛者、盲信者。将自己最好的战友害至残废,又让自己昔日队友的美好过往变成玻璃一般刺痛人的碎片。
他从来都不是英雄,不是圣人,不是先导。
所有的牺牲通向的只是一个未知的终点,所有的相信只是盲信。甚至,曾经被他确信是真正的拯救所有人道路的未来 —— 只是先人走下的痕迹。
“告诉我…… 你是想救所有人,还是只想告慰自己?”
我们相信到今天…… 抱着一个虚无缥缈的愿望存活到今天…… 只是时代之上留下的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土。
这就是现实。
无力的现实,希望破碎的现实,没有未来的现实。
人生久如暗室,而苦难从无尽头。
但如果一切的苦难都能得到终止…… 那么我的生命,也就迎来了终点。
“如果我抛弃这些,那么得到解脱的就不是我,成为天使的也不是我。”
“若神要我以天使的形态迎来死亡,我宁愿以丑陋的、短暂的、痛苦的 —— 人的模样 —— 降临于世。”
三年前的安多恩,在主机的真相面前,在菲亚梅塔的枪管面前,认清的是 “道路”。
而三年后的安多恩,在萨科塔的真相面前,认清的是 “自我”。
三年前面对主机的他看见所谓拉特兰的 “神明”,长久的信仰遭到破碎;而三年后他再次站在主机面前,说出的是:
“律法,或是神明,我将杀死你。”
…… 他又一次完成了自己的自救。承认了自己作为 “人” 的卑劣、无耻、自私、自负。
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 —— 这才是真正真正意义上的 “完满”。
我们所有人最终的敌人…… 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 在写完后面的内容后,我开头的悲伤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平复。
面对着故事结局独自一人的背影,我只是、也只能留下一句叹息 ——
吾导,你将往何处去?
“无人再历数他的恶,无人再嗟叹那些恩怨,无人为他送行,无人知晓他的离开。”
他没有完全丢失掉希望,丢失掉寒夜中微弱的一丝光芒。正如同三年前一样,在这个充满着苦难的时代,再一次,又一次,头撞南墙也不回头,走在了自己的道路上……


# 辩经合集

# 1

说的没错,比起三年前的吾导先路,这次他更像一个 “人”,不是先导,更不是什么圣人或者英雄。如果说三年前的剧情我对他感到的是欣赏与敬仰,那这次的剧情我很难得地与他产生了共鸣,一种从高塔之上走下而落入尘土的感觉。

# 2

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说上次体现的是他的神性,那这次体现的就是他的人性。在这次的剧情里他更像是一个普通的 “人”,而不是所谓的圣人或者是先导。如果说三年前他面对的敌人是律法或是神明的话,那么这次他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他自己。

# 3

yj 这次剧情确实把他以前做的实事有点一带而过的感觉,让我有点觉得吾导先路就是一场梦 [哭惹 R] 虽然我能理解他这次是想从他的恶入手写安多恩个人的觉悟与成长,但是这么写就很容易让没读完整剧情的人误解,或者通俗一点来讲 有争议的点被放大了导致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坏蛋或者小丑或者疯子了 [微笑 R] 所以说这次安多恩的觉醒大概率只有看过完整拉特兰线剧情的人能理解或者共鸣到,甚至极端点来讲,只有厨子能共鸣到,而对于路人可能不轻不痒,对于本来就讨厌他的人更是雪上加霜 [微笑 R]


有些人不喜欢他,是因为觉得他做过错事,走过错路,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他不是个好人,不是好人所以讨厌;而包括你我在内的很多安导厨之所以喜欢他,正是因为他身上贴近现实生活的 “人” 的复杂性,这也是这次剧情将安多恩这个人设所丰满所立体化的结果。文案组是肯定喜欢他的,对于用力过猛吧,只能说放在现实中的话,像他一样复杂的人不少,现实中跌过两三个跟头的人太多太多了。但是在二游里面,人物的刻画往往趋向平面化,几句话,几个场景,一个人物就定型了。文案组对他的描写很多很多,两期 ss 正面塑造 + 一期 ss 侧面塑造,安多恩的复杂程度已经快超过了二游的限度,所以有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人太复杂太复杂了,我也在想,或者我一开始在吾导先路里喜欢的他,其实也只是存在于我脑海里的一个自我的想象,而现在这个剧情的他才是真正的他呢?通过这次剧情,我觉得我也更了解安导一点了,只希望在未来还能在更多的剧情里看见他的身影,进一步去了解他这个人吧

# 4

我很高兴能在你的话里面看到西西弗斯这个人物,因为我最近也想到了西西弗斯。西西弗斯是一个日复一日将石头推上山又滚下来,做着人们眼中看似 “毫无价值” 的事物的一个 “负罪者”,他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然而,加缪却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西西弗斯为什么幸福?加缪的原话:“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把西西弗斯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这让我突然地将西西弗斯与这次剧情里面的安多恩联系了起来。他在和命运抗争,在和自己抗争,故事的最后更是直面并承认了自己的卑劣 —— 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安多恩这次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觉醒的故事,是一个真正地贴切现实的鲜血淋漓的故事

所以说,看见有些人用结果论去否认他的一切作为甚至把他贬的一文不值,让我感到有些难过。道路是用鲜血摸索出来的,而他本身在这条路上救过的许多人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我希望这次剧情后的安多恩能真切地意识到这一点 —— 命运或者说道路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原本以为吾导先路后他已经认清道路是由自己创造的了,没想到他这次还在想着靠外在力量 [老福鸽 / 刀傻了])

# 5(关于安葬最后与主机的辩经个人分析)

律法的目的:在万物被吞噬成源石一体的终点,让萨科塔这个群体以 “天使” 的形式能够存续。
费德里科提出的悖论:天使是一个 “非生非死” 的状态,与存续的观点相矛盾。存续本就应当是生的状态,而天使非生非死,自然矛盾。
安多恩的观点:成为天使即是抛弃人的本质,“天使” 已经失去了人性,不能称作 “人”。
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观点,那就是:什么是 “人”?从安多恩和木攀兽的辩经中能够判断出,“人” 有一大特征,即人性中 “恶” 的一面,也即安多恩提到的 “自私、卑劣、背叛、盲信”。如果成为了天使,那么恶的一面不再存在,那也即不能再被称作 “人”。
他们二人的观点让律法察觉到自己的悖论,所以最终推演后决定自爆。

这里要补充一点,“悖论” 实际上主要由费德里科提出,而在他提出悖论后,主机察觉到异常但是仍然推演失败,这个时候的关键节点 “拒绝” 是安多恩提出来的(“若神要我以天使的形态迎来死亡,我宁愿以丑陋的、短暂的、痛苦的 —— 人的模样 —— 降临于世”)。这一段他们二人都缺一不可。

# 6

最后安葬两人和主机辩经那段,他们两个人可以说缺一不可,并且,整个众生行记故事想要表达的主旨(之一)也是着重在安多恩身上体现的。费德里科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提出成为非生非死的 “天使” 与主机 “存续” 的目的相矛盾,他是直接提出悖论的人。而安多恩这边则是在和木攀兽辩经的过程中认为,成为 “天使”、得到所谓的 “救赎”,那么自己就失去人性中恶的一面,也就不能再被称为 “人”。并且,在费德里科提出悖论后,主机是虽然察觉到悖论但仍然推演失败,而安多恩最后的那句 “若神要我以天使的形态迎来死亡,我宁愿以丑陋的、短暂的、痛苦的 —— 人的模样 —— 降临于世” 才让主机获得了 “拒绝” 的条件,从而推演出自毁的结果。整个这一段实际上文案就是想通过安多恩来表达 “人性” 是什么,而 “人” 又是什么的观点,缺了他就是缺了整个灵魂。

# 其他好的感想整理

LOF 上的这一篇,写的太漂亮了,让我也有非常多的共鸣(因为共鸣点太多了导致我都不知道从哪一点具体去和作者讨论了 hhh),非常推荐阅读。


# 附录:一些歌曲推荐(?)

  1. 一个(大部分是)后摇歌单: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fxX4Y4zYKzYq
    后摇这种曲风很适合他。《Lonely god》和《末路》这两首在旋律上非常贴切他,而《荒野脱马》与《南山环东路》的歌词很合适他的经历。
  2. HITORIE 的《November》。这首歌是我现在第二喜欢的日文歌(第一当然是无梦之梦……),之前在品读歌词后就觉得这个歌词意外地很合适,在本次剧情出来后变得更加合适了……
こっそりと閉じた瞼
悄悄闭上的眼睛
灯りを探している
依旧在寻找光明
頬を伝ってく風は
双颊上拂过的风
何処に向かう
将会吹向何方
何処に向かう
吹向何方
背高草に隠れた
背高草中掩藏的
汗ばんだ夢の匂い
汗津津的梦的气味
空に飛ばした言葉は
朝着天空喊出的那些话语
此処にはない
在此无处可寻
此処にはない
无处可寻
もう一回と思ったのだ
还想再来一次啊
何処へ行くあても無いのだけど
虽然我已无处可去
泣きたくて笑ったのだ
原是想哭却笑了出来
なぜかいつも笑えたんだ
为何我总能摆出一副笑脸呢
もう一回と思ったのは
还想再来一次啊
此処にいるわけにいかないから
毕竟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寂しくて唄ったのが
心生寂寞放声歌唱
これが僕と思えたんだ
这景况与我过于相像
ユラユラと踊るかのように
仿佛晃晃悠悠跳着舞一样
夜は浮かぶばかり
夜色暗暗浮动
光を梳かすように
如同将光线轻拢梳整那般
揺れた
微微摇晃
揺れた
微微摇晃
揺れたのは
微微摇晃
カラカラと巡る季節が
喀啦喀啦流转往复的季节
あなたと横並び
与你并列面前
あたしの眼の奥に
这景象轻轻掠过
触れた
轻轻掠过
触れた
轻轻掠过
触れたのだ
我的眼底
もう一回と思ったのだ
还想再来一次啊
何処に行くあても無いのだけど
虽然我已无处可去
泣きたくて笑ったのだ
原是想哭却笑了出来
なぜかいつも笑えたんだ
为何我总能摆出一副笑脸呢
わかりきったことでも
即便是一望而知之事
わかりき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也难以弄得一清二楚
ふらふらの足取りは
这踉踉跄跄的脚步
何処に向かう
朝向何方
何処に向かう
朝向何方
ひとりきりで唄っても
即便一个人独自歌唱
忘れられる気はしないな
似乎也不能就此遗忘
こっそりと閉じた瞼
悄悄闭上了眼睛
此処ではない
不该在这里
此処ではない
不该在这里
浮かべた言葉は
脑海里浮现的话语
音も無く弾けた
无声地迸裂四散
あたしが恋した
这黑白单色的街景
色の無い街並み
也曾让我心生爱恋
もう一回と思ったのだ
还想再来一次啊
此処にいるわけにいかないから
毕竟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寂しくて唄ったのが
心生寂寞放声歌唱
これが僕と思えたんだ
这景况与我过于相像
ユラユラと笑うかのように
仿佛晃晃悠悠嬉笑着一样
夜が浮かぶばかり
夜色暗暗浮动
光を梳かすように
如同将光线轻拢梳整那般
揺れた
微微摇晃
揺れた
微微摇晃
揺れたのは
微微摇晃
カラカラと巡る季節が
喀啦喀啦流转往复的季节
あなたと横並び
与你并列面前
あたしの眼の奥に
这景象轻轻掠过
触れた
轻轻掠过
触れた
轻轻掠过
触れたのだ
我的眼底

(持续更新……)


更新于 阅读次数

请我喝[茶]~( ̄▽ ̄)~*

北沐清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北沐清 支付宝

支付宝